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安徽发布规划: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2022-03-14 08:59:27   稿件来源:安徽网

  难危重症诊疗能力基本达到苏浙同类医院水平、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5% 以下、力争10%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日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安徽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巩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生育水平适当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

  关键词:发展目标

  安徽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规划》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要求为坚持“328”战略布局,重点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中医药三大体系,优先提升妇幼健康、专科医疗、应对人口老龄化三项能力,筑牢基层服务一个网底,依托人才队伍、信息化两项支撑,构建“3312”的总体框架,统筹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安徽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国家级和省级慢病示范区分别覆盖20%和 60%的县(市、区)。加强慢性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全面加强死因监测和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规范开展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伤害监测等工作。加快建立慢性病综合监测评价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 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以实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为抓手,开发和推广重点癌症筛查适宜技术,不断扩大机会性筛查覆盖面。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开展“三高”共管。稳步实施居民心血管病、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探索多学科联合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干预、管理的防治模式。推进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逐步建立慢性病和健康管理中心,构建各市县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的慢性病和健康管理网络。到2025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5% 以下,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0% 。

  关键词: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1 + 5 +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构建以省及区域性传染病救治中心为支撑、各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区为基础的“1 + 5 +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5个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各市建设1所传染病专科医院或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传染病独立院区,每个县(市)依托综合医院建设1个相对独立、规 范标准的传染病独立院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和可转换病区。持续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发热门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建或改扩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 医医院)应设置符合规范的发热门诊、传染病病区和可转换病区。

  安徽省将实施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涵盖省、市、 县(区)三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包括省急救基地、120指挥中心、二级以上医院、各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和监测预警响应信息平台。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工程方面,将推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争创国家重大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合肥、芜湖、蚌埠、阜阳、 安庆等市建设分中心。

  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方面,安徽省将完善多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畅通部门间、区域间的监测数据共享与交换,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家决策咨询制度。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独立设置卫生应急管理科室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依托综合医院建立健全融合医疗、防控、检测、管理等多专业的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伍,每个市、县都有至少一所综合医院建立稳定的应急医疗队伍。构建以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为支柱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持续推进国家紧急医疗救援基地、省级紧急医疗救援基地主站及 南北分站、安徽省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提升国家紧急医学 救援移动处置中心和车载化队伍实战能力,在市、县规划布局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站点)。健全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 院前急救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安徽省将推进一批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项目,依托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城院区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支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继续加强省级医疗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安徽省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按照城市地区服务半径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20公里的标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每3万人口/辆的标准配备救护车。

  关键词: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支持安徽省立医院委省共建争创国家医学中心

  安徽将如何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首当其冲。

  《规划》指出,安徽将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进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推动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分中心。支持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委省共建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建成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新增若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支持省级高水平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重点打造优势学科群,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基本达到苏浙同类医院水平。建设蚌埠、阜阳、芜湖、安庆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和10~1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每个市集中力量建设1~2所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强化“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定位,到2025年,力争90%县(市)至少有一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县级医院中新增一批三级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 流动和辐射,向皖北地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等地区倾斜。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工程包括:临床前沿技术研究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项目,开展临床前沿技术研究攻关;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建成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积极申报建设肿瘤、心血管、神经、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争取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蚌埠、阜阳、芜湖、安庆4个省级区 域医疗中心项目和10~1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项目。落实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大力推进长三角医疗机构深化紧密型合作。持续推进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附属仁济医院、蚌医二附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皖医二附院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滁州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合作项目。积极加入沪苏浙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医联体和专科联盟。

  关键词: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力争10%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

  在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安徽省还将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规划》明确, 围绕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目标,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补足设施设备短板,实施分类管理,提高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每个乡镇办好1所乡镇 卫生院;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 ~10万居民设置1所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行政村 设置1所村卫生室。实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2023年全部达到标准化。强化基层卫生人才 招聘引进,实施村医免费定向委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 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配备,2025年每个乡镇卫生院有2名以上全科医师。建立排查预警和动态清零机制,采取派驻、邻村延伸服务、流动巡诊等方式,持续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成果。

  安徽省将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试点,深化投入保障、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县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 体化,引领县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选建70所左右中心卫生院,向县级医疗服务能力看齐,建成县域医疗分中心。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中医、护理、康复、急诊、口腔、 儿童保健等科室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专科,力争10%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