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合肥将构建全民健身新格局
2022-08-09 15:25:14   稿件来源:合肥日报

记者昨天从市体育局获悉,《合肥市快乐健身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制定完成,根据《方案》,合肥市将建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三步走”实现目标

《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达成的目标任务: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让快乐健身融入生活、成为常态、全民享有。

该目标分三个阶段完成:2022年,全市新建200公里健身步道、骑行道和100公里绿道,完成3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迭代;到2023年年底,累计新建300公里健身步道、骑行道和200公里绿道,力争全面完成全市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提升和未配建健身设施居住小区的配建工作,社区普遍配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25年年底,累计完成50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骑行道和300公里以上绿道建设任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县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全覆盖,社区、行政村普遍配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

“四大行动”构建新格局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将通过开展“四大行动”,将《方案》一步步变为现实。

开展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包括完善三级设施网络、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加快健身器材更新升级、构建健身步道网络、全面推进“体绿结合”、建设社区百姓智慧健身房(驿站)和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共享等具体目标。

具体为,到2025年年底,县(市)区、开发区“五个一”〔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池)、体育公园〕体育设施全面建成,行政村(社区)“两个一”(室内健身俱乐部、室外健身广场)体育设施全面建有;规划为居住用地用于新建居住小区的,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街道、社区梳理整理公共用房和空置可利用土地,到2025年年底前,分级分类新建百姓智慧健身房(驿站)200个,并可实现“夜间点亮”;到2025年年底,符合实施安全隔离改造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做到“一场两门、早晚两开”;新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按照开放条件进行设计、建设等。未来,合肥体育设施网络将更加健全,现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标准不高”“管护缺位”“投资单一”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开展赛事活动提品质行动。该项行动提出三个层面的具体任务:高水平赛事方面,今后,合肥将致力打造区域赛事中心,每年举办五项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群众体育活动方面,要激活体育社会组织力量,全市单项体育协会每年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不少于100场;创新赛事形式上,提出要多利用互联网、智能穿戴、移动通讯等渠道,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体育赛事。

开展健身指导到身边行动。提出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每年培训、认证2000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完成5000人次体质检测等具体任务。

开展快乐健身智慧化行动。要让全民健身更加“科里科气”,打造智慧健身新载体,实现体育便民服务“一网通办”;探索设立“运动银行”,现有公共体育场馆智能化服务改造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健全体育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目标明确、具体,具有操作性,让《方案》的推进有抓手、易实现,将进一步改变合肥人的健身方式,提高其健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