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这是继2006、2012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考察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长江中下游6省(市)渔业主管部门、有关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考察覆盖有长江江豚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洞庭湖以及部分支流汊江水域,由120余名考察队员、20余艘渔政船艇同步实施。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获悉,安徽省主要负责长江干流湖口至马鞍山段考察,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技术牵头,省内多家教学、科研、管理单位参与,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配合保障。干流考察后,安徽江段将随即进行骨牌洲、清节洲、鹅毛洲、凤凰洲、铁板洲、黑沙洲、陈家洲、太兴洲等汊江考察。
据悉,在活动启动后,我省安排派出了两艘渔政船及相关队员参与,相关考察预计将在9月底前后结束。“考察期间这些队员都居住在船上,靠岸后仅增加一些补给就要继续开展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江豚观测数据,本次科考的考察技术对比以往常规手段也将有所创新,将采取分段同步考察,除了常规的目视、被动声学,还加入了自动影像辅助系统(VAOS)、水环境采样(eDNA)等手段开展采样工作,便于更准确考察江豚种群分布情况及栖息环境情况。
长江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类,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2017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
据悉,通过本次考察,将全面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和栖息地现状,整体评估长江江豚种群现状、栖息地状况及变化趋势,科学分析长江江豚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效果,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长江江豚保护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