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开学以后,孩子们的午餐和午休成为家长最为牵挂的事儿。这个问题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也得到了人大代表的关注。对此,合肥市教育局日前在答复函中表示,合肥市将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化措施,逐步完善解决学生午休措施。比如,在部分班额不大且午休需求不多的已建成学校,添置可折叠“躺睡”桌椅。此外,合肥市教育局还就校园午餐服务、传统文化教育、研学游等热点问题回应了民生关切。
因地制宜逐步完善解决学生午休措施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然而,绝大多数非寄宿制中小学缺乏午休设施,学生多是趴在课桌上午睡。近两年来,全国已有部分省份对“趴睡”变“躺睡”进行了探索和试点,希望将“躺睡”推广到全国中小学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合肥市人大代表聂鲁军提出了“关于解决中小学生在校午休场所的建议”。对此,合肥市教育局在答复函中表示,该局已就学生午休情况分别调研了部分在肥课桌椅供货企业和部分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从调研情况来看,已建成学校空间受限,无论是建设午休公寓还是放置装备(可躺桌椅),都难以“批量”解决。
记者了解到,包河区已安排学校进行试点,采购折叠课桌椅解决“躺睡”问题,后期将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对解决在校生午休问题好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推广,积极引导学校多措并举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午休条件。
下一步,合肥市教育局将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化措施,逐步完善解决学生午休措施。比如,在新学校建设之初,争取扩大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学生公寓或与相关用房整合使用;扩大新建学校教室面积,以便放置可折叠“躺睡”桌椅;在部分班额不大且午休需求不多的已建成学校,添置可折叠“躺睡”桌椅;鼓励学校午间开放图书阅览室,放置可躺午休垫,解决少数学生午休需求。
进一步提高校园午餐工程覆盖率
除了午休之外,就餐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记者了解到,合肥市通过采取学校食堂自主经营、学校食堂服务外包、配餐企业组织配送等运营管理模式予以推进,同时对食品安全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新建中小学要求建设标准化食堂。截至2022年底,合肥市提供午餐学校率达82.64%。
为确保食品安全,合肥市强调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以及属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落实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合肥市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开展督查检查,对全市中小学午餐配送企业食品安全督查。对个别不规范、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检查人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责令限时改正。
为规范午餐管理,合肥市要求学校建立由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制定学生午餐管理办法。未来,合肥市将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和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公布菜单供家长选择,并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建立的由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对食堂或配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的要求,让家长对食品安全等问题放心。合肥市将进一步提高午餐工程覆盖率,完善餐后管理,提高品质,提升标杆,鼓励更多的县(市)区学校开展午餐工程,努力将午餐服务工程打造成人民满意的放心工程。
将培育上百家主题研学旅行基地
近年来,研学游异常火爆,各旅游城市都不乏中小学生暑期研学队伍的身影。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殷瑛提出了“关于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近郊研学游快速拉动本市经济内需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希望组织近郊研学游、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产业与研学游结合,把劳动实践课与研学游结合,把文化历史学习融入到研学游。
记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已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常态化组织实施。根据安排,合肥市各学校研学旅行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为避免扎堆出行,学校结合具体情况,将活动安排在春季学期或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一般在3月中旬-5月中旬,秋季学期一般在9月中旬-11月上旬。
值得关注的是,到2024年底前,合肥市将依托合肥“生态、生活、生产”优质资源,围绕合肥“科里科气、文里文气、乡里乡气”,培育打造“工业、科技、科普、非遗、文化、生态、红色、农业、安全、中医药”等十大主题研学旅行基地,解决当前研学市场产品不丰富、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问题,培育更多、更好的研学旅游基地和研学精品线路。全市“十大主题”研学旅行基地总数达到100家以上。
根据规划,合肥市“农业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主要是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展示高科技农业技术,深化“农业+研学”,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研学产业链,研发精品农业研学课程和线路,到2024年底前,培育10家以上“农业主题”研学旅行基地;“非遗主题”研学旅行基地将依托合肥市优质的非遗资源,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利用非遗工坊、工作室、文化馆等非遗展示场所,讲好非遗故事,传承非遗技能;“生态主题”研学旅行基地将依托合肥市“国际湿地城市”水生态等优质资源,推动“生态+研学”融合,在完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科普设施和基本服务设施建设基础上,研发生态主题研学课程。
研发适合本地、本校特色的教材和课程
针对合肥市人大代表徐强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合肥市教育局表示,合肥市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取得初步成效,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3所,省级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10所,市级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90所。
下一步,合肥市将注重研发适合本地、本校特色的教材和课程,开发更多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课程。同时,持续加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大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入融合,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工作。此外,还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的频次、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学水平。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实习生 潘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