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临泉县幸福路小学报告厅内,国歌嘹亮、誓言铿锵。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指导,中共临泉县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泉县委宣传部、临泉县教育局、临泉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临泉县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国防教育体育运动大会暨国防教育科技教练员公益培训”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县教育系统、体育战线的骨干教师、教练员及国防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绘“体育+国防+科技”的融合育人新图景。
上午9时,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启动。临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致辞:“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工程,体育是磨砺意志、锤炼品格的天然载体。此次将国防教育与体育运动深度融合,既是落实‘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为临泉青少年打造‘可触摸、能体验、有共鸣’的国防课堂。”
国防体育不仅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的有效途径。正如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发布的相关“通知”中所明确的,国防体育运动在场地保障、训练项目、教练员、运动员资格评定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指导和规划。此外,2025年全国国防体育运动大联动活动的规程也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在推动国防体育运动发展方面的具体行动和规划。期待临泉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体教融合’国防体育运动模式。”
开幕式结束后,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选派的国防体育国家级讲师张老师,系统地梳理了国防体育的发展历程,从革命战争时期的‘国防体育训练’,到和平时期融合了武装定向、轻装捕俘等现代科技元素的新国防体育,其核心始终在于通过亲身实践,让参与者在挑战中深刻体会到‘国防就在身边’的真谛。
针对基层关注的“如何开展”,专家结合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深入解读:“国防体育不是简单的‘军训+运动’,而是以国防为导向、以体育为核心、体能为基础、以技能为支撑、以精神培育为目标;通过项目化、场景化的活动设计,让青少年在‘玩中学、练中悟’。”
随后,技术指导团队聚焦场地建设、器材配置、教学安全三大关键环节,详细讲解了国防体育项目的标准化要求:例如,“武装定向”需结合本地地形设置“红色地标打卡点”,“综合越障”需根据参与者的年龄段试用相应规格的障碍物,“抗眩晕跑”需要系统性锻炼等,这些细节不是束缚,而是为了让国防体育更科学、更可持续的走进校园。”现场教练员边记录边感慨。
本次公益培训为期两天,后续课程将涵盖‘国防体育特色项目实操’、‘国防体育与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轻装捕俘专项技巧研讨’等核心主题,采用‘理论授课+实地演练+案例分析’的全方位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参训教练员‘会讲解、会示范、会组织、会引导’的‘四会’综合能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跑、怎么投,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而练’。”一位来自临泉县重点中学的体育教师表示,“今天的培训让我意识到,国防体育的每一项动作背后都有家国情怀的支撑——祖国的历史、民族的苦难不可忘记,国防体育的诸多项目,都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精神铠甲’。”
【新闻背景】什么是国防教育体育运动?
国防教育体育运动是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升身体素质为目标,融合军事技能、体育竞技与科技应用的特色活动。常见项目包括:武装定向、综合越障、手榴弹投掷、抗眩晕跑、滚轮胎等和部分拓展项目。
既保留传统军事训练的核心要素,又结合青少年兴趣特点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是新时代国防教育的创新载体。
据悉,下一步,临泉县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于全县各中小学内循序渐进地推行国防体育特色课程,精心打造一系列‘国防体育示范校’及‘国防教育研学基地’,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庭参与,最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的国防教育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