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干群众志成城 安徽答好灾后重建的“民生考卷”
2020-08-11 10:27:49   稿件来源:安徽网

  8月10日,长江干流安庆段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王家坝蒙洼蓄洪区群众正争分夺秒抢种补种。“欢迎回家!”庐江汤池中学安置点,大巴排成长龙,车身标语悦目温馨。“今天回家就抢种!”刚上车的同大镇村民胡祥旭有点兴奋,向记者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洪水退去,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与时间赛跑,加快灾后重建,促进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努力将损失夺回来,重现受灾地区美丽家园。

与农时“赛跑”

——抢种补种争分夺秒

  8月9日,在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两台插秧机正在田间忙碌。“我们从5日开始补种,你看几天下来,之前只有一根拇指长的秧苗已经长大了一倍,要抓紧时间施肥了。”种粮大户杨双河欣喜地说。截至8月9日,宣城市种植业完成农作物退水面积29.67万亩,补改种8.11万亩。

“郎泽喜,100斤!”“崔永华,90斤!”“刘敏,40斤!”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崔集村党支部书记姜猛在登记表上认真记下村民的姓名和领取大葱的数量。截至目前,该县已改种补种绿豆46.6万亩、毛豆0.47万亩、早熟玉米1.5万亩、分葱0.13万亩,其他蔬菜2.06万亩。

  这几天,安庆市宿松县黄雀坂禾祥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海祥松了一口气,约700亩因洪水被淹的水稻田目前已全部完成补种。截至8月8日,安庆市退水圩口和农田正全力补改种水稻、玉米、绿豆等,补改种面积达18.49万亩,占已经退水面积的82%。

“立秋前必须干完。”庐江县柯坦镇陈埠社区南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为了抓住当前雨过天晴天气,2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抢收348亩绿色高效示范片成熟的早稻,预计平均亩产500公斤。受连日来的持续强降雨的影响,为确保抢种补种期间的农机化生产,连日来,4000多台大中小型收割机分布在庐江县17个镇的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开展抢种补种,督促收割秸秆粉碎还田。

为复工助力

——企业复产“满血复活”

“现在可以满负荷发电了。”顺着巢湖市鑫皖新能源公司负责人邵海江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主控室屏幕上记录了企业恢复生产的全貌。他告诉记者,现在企业100多人全员复工,生产恢复。

8月8日,黄山奥仪电器车间,机器轰鸣。“我们努力实现年初定下的目标——全年同比增长20%。”公司负责人说,洪灾发生后,黄山市歙县组织人社局及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300多人驻厂帮扶。6天后,黄山奥仪灾后第一批电表交付客户,目前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烈日下,庐江槐林工业园神龙渔具厂区空地上晒满了渔网。“这些成品渔网被水淹了,得抓紧时间晒干,希望这两天都能有大太阳。”企业负责人项金华说,“现在我们中午都要加班。”在神龙渔具三号车间,两名女工正在整理和打包刚定型的渔网。记者发现车间两台渔网定型机马力全开,一条条带着温度的半成品渔网堆满了车间。

阜南县郜台乡是蒙洼受灾较严重的乡镇,位于乡里的德润工艺品公司一片繁忙景象。“眼下,公司正组织员工加班加点进行柳条等原材料的晾晒,抢救这些公司赖以生存的生产原料。”8月4日上午,公司负责人高学起告诉记者。据郜台乡宣传委员王萌介绍,洪水围困庄台后,很多柳编加工企业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就把外商订购的柳编订单分发给庄台上的群众,鼓励群众在家里编织订单产品。

向重建“聚力”

——政策“组合拳”保驾护航

  8月1日上午,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来到肥东县梁园镇,开展全市农业救灾“补改种”种子捐赠活动,7家知名种业企业向受灾地区捐赠各类良种9.14万袋,总价值52万元。

灾情发生后,全省各地及时开展“六稳”“六保”“四送一服”“四督四保”等“政策下乡”活动,通过政策“组合拳”,最大化释放政策“红利”。

黄山市成立7个工作指导组,每名党组成员带队包保一个区县,印发主要农作物、畜牧业、渔业灾后生产技术措施,成立种植业、养殖业、茶产业技术专家组,组织全市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在田作物田间管理。

  8月7日,滁州市南谯区植保站工作人员来到乌衣镇种粮大户龚大福的稻田里,指导他做好病虫害防治。南谯区植保站站长王军说,目前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对受淹地块及时排水,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科学指导农民进行灾后田间管理。

  巢湖市银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市农技中心,在银屏中学安置点,组织开展灾后农作物田管技术培训班。志愿者现场为群众发放灾后重建宣传材料,培训老师通过播放PPT图片,为农户讲解灾后农作物田管技术。

“我们以35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为依托,在全市组织百名专家开展‘专家一线行’活动,开展‘逐户上门、精准施策’服务。”灾情发生以后,合肥制定了农业防汛抗涝灾后恢复生产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值班、办公协调、种植业、畜牧业、动物疫病防控、渔业、农机等8项预案,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提供政策支撑。

“依据政府出台的抗灾政策,申请了200万元贴息贷款,购买了3台注塑机、2台机加工中心。”黄山奥仪电器公司负责人说。为帮助经开区300余户企业主生产自救,歙县迅速出台支持重建实施意见,成立工作组,制定“一企一策”恢复生产方案,协助企业解决设备维修、更换和原材料采购资金,快速恢复供电、供水,陪同企业走访大客户。

“政府成立专班,深入受灾企业调研,一户一策、一企一方案制定复产计划,全程服务,保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力帮助企业爬坡过坎。”巢湖市槐林镇宣传委员汪园园说,镇里正在对接徽商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同时启动工业园区水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强小康“底气”

——生产自救多渠道增收

“决不能让群众因洪涝灾害致贫返贫。”7月24日,东至县龙泉镇会议室人头攒动,国元保险在镇政府协助下召开抗洪救灾赔付现场会。瀼塘村党支部书记程鹤松说,村里种植辣椒投保288.5亩,共计赔偿509613元。“多亏有保险公司的赔付,洪灾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贫困户柳玉成说,有了赔付款,增加了他生产自救脱贫的底气。

8月8日,全椒县二郎口镇项集村,种田大户昌献宏正在对100多亩水稻追施复合肥,喷洒农药。“我们村十几个种粮大户都受灾了,都在第一时间拿到了理赔款,能够及时买种子、化肥补栽补种,帮大家渡过难关。”昌献宏说。

“像今年绝收农田的补种,我们之前通过苗情监测选出优质品种的价值就体现出来,让已经受损的农户在收获上更有保障。”8月8日一早,在宣城市宣州区寒亭镇寒亭社区省级水稻苗情监测点,苗情监测员李国强已经开始了除草工作。他认为,苗情监测是一项收获不在当年的基础性工作,对脱贫攻坚和保障农户收入意义重大。

8月6日,黄山市徽州区洽舍乡张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美芹告诉记者,这次洪灾导致贫困户和边缘户23户54人受灾,村里正配合农业保险部门核灾理赔,通过政策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努力做到贫困群众不因灾致贫返贫。

8月5日,在巢湖市中垾镇滨湖村大棚蔬菜扶贫产业园内,大棚已被积水覆盖,昔日旱地变藕田,一株株莲藕嫩芽已露出水面。“你看,这是前几天移栽的种藕,现在已在淤泥里坐实、发芽,只要管护到位,预计明年4月要比普通藕早两个月上市。”扶贫产业园负责人陈宗平说,这批40亩大棚莲藕是8月3日栽种的,每亩纯收入可达1.5万元。除了尝试引种莲藕外,其余50多亩受灾大棚将在近期继续补种中垾番茄。(本报记者 吴江海 许根宏 罗宝 安耀武 洪放 罗鑫)

·短评· 

答好灾后重建的“民生考卷”

  入梅后,持续强降雨造成16市全部受灾,全省受灾人口逾86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逾340亿元。当前,要争分夺秒、科学开展灾后生产重建,这是决战脱贫攻坚必须迈过去的“坎”。

开展灾后重建,涉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既须宏观政策组合发力,又要基层实践精耕细作,必须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干群同心,合力攻坚,答好灾后恢复生产的“民生考卷”。

  干群同心,政策聚力。要运用政策“组合拳”,将一系列帮扶政策落到实处、细处,指导和帮扶人民群众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干群同心,服务上门。各级党员干部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对受灾地区和群众开展点对点服务,让服务融入受灾群众“柴米油盐酱醋茶”。干群同心,团结生“金”。要及时开展受灾群众特别是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家庭生活情况摸底调查,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同时,及时帮扶灾区抢收补种,协助灾区复工复产,填补群众“米袋”“荷包”,加速生产自救和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