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文件起草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余三元向记者介绍这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总体要求等,并就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五年安徽的主要任务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余三元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科学行动指南,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忠诚尽职”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应有之义,“奋勇争先”是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坐标;“现代化美好安徽”是未来五年安徽发展蓝图的引领性标志,既与安徽改革发展历程逻辑一致、目标一致,又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体现出安徽与全国一道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信心决心。
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报告第二部分聚焦“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美好安徽、怎样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思维源起,把“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作为安徽阔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逻辑主线,把14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安徽的时代使命、370多万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7000多万江淮儿女的期盼期待有机统一,作为今后五年安徽一切工作的谋划依据、实践依据、行动依据。
报告指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这是“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的政治责任;“要辩证认清形势环境”,这是“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的基本前提;“要准确把握指导思想”,这是“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的行动依据;要“科学确立奋斗目标”,这是“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的前进指引。
问答实录
问: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的奋斗目标,请问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继承和创新?
答:建设“五个安徽”,接续贯彻了党的十九大“一建设三同步”决策部署,也是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的继承延续、创新发展,坚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构成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四梁八柱”。
建设“创新安徽”,突出经济强的导向。明确提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等定量指标;
建设“共进安徽”,突出格局新的导向。对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城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提出目标要求。
建设“美丽安徽”,突出环境优的导向。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能源结构、碳减排、污染物减排等提出目标要求;
建设“开放安徽”,突出活力足的导向。对高标准市场体系、营商环境、开放型经济、长三角一体化、进出口总额等提出目标要求;
建设“幸福安徽”,突出百姓富的导向。对城乡居民增收、收入差距、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提出目标要求。
问: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请问都有哪些新部署新举措?
答:“策源地”建设重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报告坚持“四个面向”,系统化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比如,国家实验室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力量,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争创新的国家实验室等。
“聚集地”建设重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报告坚持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比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提出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对十大新兴产业逐一明确发展重点方向,提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6个以上,形成一批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等,同时列出了未来产业主攻领域。
“新高地”建设重在强化改革开放不竭动力。报告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比如,着眼发挥好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提出加大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力度,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政府工作流程等。
“转型区”建设重在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报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比如,既抓“减污”也抓“降碳”,提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碳达峰行动等。
问:党代会报告在第三部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将“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单列一条。请问在这方面将会有哪些实践探索?
答:“提高收入”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报告提出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等,就是要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区域均衡”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报告提出优化“一圈五区”发展格局,引导各区域鼓干劲、争上游、创一流,就是要加快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形成各板块“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皖北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后发优势,报告提出全面开展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帮扶,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就是要加快推进皖北欠发达地区突破跃进,确保皖北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是共同富裕的硬核支撑,报告分别明确16个省辖市发展定位,提出建立县(市、区)争先创优激励机制,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等,就是要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力,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民生普惠”是共同富裕的路径手段,报告提出“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既对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作了部署安排,也关注停车场位、物业管理、便民生活圈建设等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就是要加快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治理有效”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报告提出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畅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等,就是要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基层有效治理更好转化为共同富裕所必要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