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阜阳新闻

阜阳市“四强化”提升仲裁服务质效
2021-12-23 10:11:17   稿件来源:市司法局

阜阳市积极发挥仲裁便捷高效、专家断案、一裁终局的独特优势,高效化解民商事矛盾纠纷,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21年,已受理仲裁案件370件,涉案标的额14.32亿元。

一是强化仲裁改革,完善仲裁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仲裁委改革动员部署、新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推选、章程修订、资产清查和财务审计等改革任务,推动阜阳仲裁委员会改革平稳有序、落实落地。聘任了以市政府副市长郑久坤为主任的第六届阜阳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修订了《阜阳仲裁委员会章程》;改革了仲裁员选聘机制,公开向省内外发布公告,从近300名专家中精心挑选涵盖建设工程、金融、保险、法律等专业的151名第六届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选择;出台了《仲裁员办理仲裁案件报酬给付规定》,提高了仲裁员办理案件报酬和工作积极性;将阜阳仲裁委员会秘书处由市政府办公室转隶到市司法局;成立了阜阳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党支部,把党组织活动融入仲裁机构执业活动、日常管理、团队文化建设中。

二是强化仲裁质量,加强仲裁案件管理。狠抓仲裁案件流程管理,压缩办案周期,严格规定处理期限,提升案件审理率。强化仲裁文书制作管理,做到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于法有据。完善仲裁文书审核制度,落实审核责任制,保证裁决尺度统一规范、裁决结果公正准确。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对疑难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进行专家诊脉把关,严把仲裁案件质量关,提升仲裁公信力,将建设工程施工、商品房买卖、金融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近20个经济领域的民商事纠纷纳入仲裁案件办理范围,化解矛盾纠纷。

三是强化仲裁水平,提升仲裁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程序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对仲裁员、办案秘书、案件的综合考评机制,形成良好的考评激励机制。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正风肃纪,切实抓好仲裁行业行风建设,对仲裁员资格及履职操守进行规范监督,从狠抓公正廉洁、提高办案能力等方面加强并完善管理。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切实提升仲裁员和仲裁秘书业务能力。通过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走出去与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出众的骨干仲裁员。推进仲裁秘书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适时按照岗位需求增聘办案秘书,建立以品德、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仲裁秘书的专业化水平。

四是强化仲裁为民,构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调解+仲裁”双轨运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调仲无缝化衔接,满足当事人对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需求,实现调解、仲裁服务全域覆盖。改革庭审程序,实行庭前告知清单制度。案件开庭审理前,仲裁庭将双方需要提交的证据清单和问题清单提前告知双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庭审中双方直接就这些清单进行质证辩论,大大提高了庭审效率,减少了开庭次数,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办案成本。加强与人民法院的合作交流,健全调、仲、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将“办实事”与“开新局”贯通起来,着重抓好一批涉及经济困难群众、经营困难企业的调解案件,谋划推出便民利民的项目举措。助推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降低群众解决争议的成本,推动构建“多平台对接、多方式协作、多领域拓展,立案后促调、开庭时必调、裁决前再调”的大调解格局。今年以来,受理仲裁案件办理中,调解占比17.8%、和解撤回占比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