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潘碧灵 |
聚焦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关注基层群众的身边事、建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着眼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一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走进田间地头体察民情,用心用情关注民生所需,通过实地调研,以一份份扎扎实实的建议和提案,建言资政解民忧,交出了精彩的履职答卷。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近日,本报采访了四位代表委员,听他们讲述深入一线调研的履职故事。
潘碧灵委员——
为生态环保屡献良策
宽阔的水面上,江豚畅游嬉戏,它们时而结伴跃出水面,时而追逐潜入水中……去年底,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在湖南省岳阳市调研洞庭湖生态疏浚项目时,又一次看到了江豚活泼的身影,“这些‘微笑天使’在水中逐浪,尽显生态之美。”潘碧灵欣喜地说。
潘碧灵是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在生态环境领域工作了十多年。自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所提的提案大都涉及生态环保领域,为生态环保屡献良策,不少提案都得到了及时反馈和落实。
“紧密围绕业务工作履职,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这是潘碧灵履职实践中的最深感触。
在潘碧灵看来,持续关注和跟踪一个问题非常重要。2011年,他第一次在提案中提出了关于生态补偿的建议。此后,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多年来,持续建议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补偿加速推进,初步建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潘碧灵“鼓与呼”数年的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落地开花”。
“国家层面已确定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但具体要怎么建?”在2020年两会上,潘碧灵再次提交相关提案,提出在洞庭湖区建立湿地补偿机制。“这既是对洞庭湖湿地为维护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一种奖励和补偿,也将对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潘碧灵进一步提出,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各扫自家门前雪”,要推动洞庭湖周边省份出台排放标准和管控规范,强化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协调组织长江流域上下游各省份共同采取措施深入推进总磷削减攻坚战,严控含磷洗涤用品;建立定期省际调度会商机制,指导各省份从法律、政策、标准、技术等方面开展交流对接,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要保证提案的质量,就得坚持深入调研。”潘碧灵深有感触地说。5年来,潘碧灵先后参加全国政协开展的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华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等10次专题调研,足迹遍布云南、四川、海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宁夏等地,一本本厚厚的调研考察手记,记录着他的奔忙与投入。
潘碧灵记得,2019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委员通道”上,他讲述了江豚腾出水面的壮观场景,“我当时说,‘这从侧面反映出长江流域水质已经得到了很好改善’,这样生动的描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他撰写的《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的调查和思考》被评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建言献策优秀成果。
今年初,潘碧灵获评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从业务工作出发,依托领域资源,可以获取更多信息资料,更有条件深入调查研究,从而确保建言高质量;履好职又可以推动做好本职工作,当建议得到采纳和落实,会对生态环保事业产生正向推动力,从而实现双赢。”潘碧灵说。
今年两会即将召开,潘碧灵最关注的还是生态环保问题,将针对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长江流域水资源保障、长江水生态保护等话题提交提案。
李丰代表——
关注的都是基层群众的身边事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关注的都是基层群众的身边事。”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过去5年里,李丰提交了10余份建议,内容涉及灵活用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困境儿童保障、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话题。
李丰来自于基层一线,“我自己就是来沪打工的,在21岁时当上了一名卡车司机,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晋升为公司采购经理,现在成为了一名业务骨干。”李丰自豪地说,他还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先进个人。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头两年里,李丰连续呼吁推进困境儿童保障机制建设。“这个建议来自于生活,我有个爱好——骑自行车,也结交了很多骑友,从中发现不少人正为‘自己在上海打工,孩子却不能带在身边’而烦恼。”
对此,经过深入调研,李丰呼吁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建立困境儿童发现机制。连续两年就这个话题提交建议后,李丰发现,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困境儿童,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李丰说,自己在基层工作,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往往都是农民工等群体普遍遇到的,基层群众对国家一些政策可能不太了解,或者不知道如何反映意见,这就需要人大代表去发现和呼吁。
这两年,李丰又重点关注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护。“我发现,一些新类型的就业岗位,比如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等行业人员,就业期限与形式灵活,岗位和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人没有渠道缴纳社保。”对此,他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流动劳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的建议。此外,李丰还和其他代表一起提交了一份“关于对进一步规范外包类灵活用工模式提升就业质量的建议”,就进一步健全劳务外包法规、畅通维权解纷渠道、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建言发声。
“我现在走在公司里,不少人会直接喊我‘李代表’,一些在其他企业工作,和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人也会特地打电话来找我反映情况。”李丰说,“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当好桥梁和纽带,我就觉得自己这个代表没有白当。今年,我还会继续将群众的心声带到两会上。”
王静委员——
建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欣喜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快速检测结果可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写入法律里。
在这背后,王静不仅作为科学家为此提供技术支持,也作为政协委员推动了溯源体系建设、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化、快速检测的应用等。
那么,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快速检测呢?2021年7月,在全国政协“推进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提案办理协商会上,王静现场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当时是将两杯茶水中的一杯添加了3种农药,然后用两个滴管分别取茶水样品滴入6孔样品池中各5滴,再分别放入有条形码的不同农药残留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5分钟后,将试纸条放在6通道的阵列托盘上,用安装有小程序的智能手机拍照上传图片,很快,手机上就显示出了检测结果:3份阳性,3份阴性。”王静回忆说,整个过程加上泡茶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
这一快检技术源于王静带领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攻关,研发出“基于胶体金试纸条及移动终端的食品安全和体外诊断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和系统”,用试剂条结合微信小程序检测农药残留,技术全球领先。
王静说,“2022年,我们团队研发的技术已实现了居家检和田间地头随时检,为发挥委员示范作用及提高履职成效打下了基础,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
作为长期从事农产品质量研究的科学家,王静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大多涉及到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石,建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2019年,她参与《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让消费者参与监督。
成为政协委员以来,王静的切身感受是,自己认真提出的提案,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正因如此,她更加积极地参加实地调研,并在今年初获评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对此,王静谦虚地说:“我只是专心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专心做科研,一件是专心做委员,我所坚持的,是‘路至山水沃土,书及国计民生’。”
今年两会,王静还将继续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话题提交提案,“就在去年12月下旬,我们还赶到海南进行现场驻点调研,这次,我将就建立农药登记绿色通道、加快制定小宗作物农残限量标准等问题建言献策。”
杨昌芹代表——
用非遗竹编编织美丽乡村
5年前的2018年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来自贵州省赤水市的苗族姑娘杨昌芹以一身苗族盛装出现在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当时她手里拿的,是手工制作的竹编水杯,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家乡的传统工艺。“竹编是我热爱的事业,我要用它编织出乡亲们的小康之路。”杨昌芹说。
身为一名90后,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一直关注促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杨昌芹从小就有个犟脾气,2007年从印江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毕业后,她接触到了竹编。看着一根根竹子在经历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编制等工序后,成为精美的竹编工艺产品,杨昌芹很感兴趣,于是投身到这一行。十余载春秋交替,她见证了赤水百姓种竹、用竹、卖竹,见证了漫山翠竹逐渐成为富民强市的产业,见证了蕴藏万亩竹林的自然宝库逐渐成为“生态宝藏”,也见证了自己手上的水泡磨破变成血泡、血泡磨破变成伤疤。凭借这股韧劲,杨昌芹成长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推出了竹丝扣瓷、竹编书画、竹编灯饰、竹编提包、竹编配饰、竹家具等各具特色的创意产品。
“竹编作为非遗项目,既是文化也是产业。”杨昌芹说。她相信,有了致富的本领,竹乡的乡亲们必能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2年,杨昌芹成立了牵手竹艺公司,“我给公司取这个名字,寓意就是要牵手更多人,努力发展竹编技艺。”杨昌芹说,“我的目标是,通过将竹编产业化、品牌化,用市场养活竹编,用文化提升市场,让竹编惠及更多群众,用非遗竹编编织美丽乡村。”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杨昌芹以带动群众就业、解决群众所需所想为目标,带动上下游近万人从事竹编相关产业。2021年,杨昌芹的公司产值超过1000万元,拥有34项注册商标,12项发明专利,多款产品被列入国家级扶贫产品。
随着赤水竹编的市场大门越开越大,村里的竹编手艺人也逐步多了起来。杨昌芹表示,“通过学习竹编工艺,以前的‘留守妇女’变成上班族,每个月不仅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还能兼顾家庭,收入提高了,好日子有了盼头。”
杨昌芹还一直关注非遗传承和发展,所提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令杨昌芹鼓舞的是,去年,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这对包括竹编在内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是一大利好,”杨昌芹认为,目前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以及产品还没有形成品牌,缺乏规模效应。“传统手工艺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就要开发出更多适合生活应用场景的产品。”
“今年两会,我还会带一些竹编工艺品上会,继续就做好非遗传承提出建议。”杨昌芹说,她认为,应该通过产业基地的建立,整合技术资源,完善培训体系,打通产销渠道,塑造文创品牌,开拓出更大市场,让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更好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