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新春走基层 | 天寒地冻坚守,不负市民“舌尖上的美味”
2024-01-25 08:25:32   稿件来源:阜阳公众网

开栏语:是一年新春将至。放眼江淮大地,多少新气象、多少新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到基层去,将镜头、笔触直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最前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从即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将推出最鲜活、最生动、最感人的新闻报道,展现真实、全面、立体的安徽。

大皖新闻讯  新春将至,年味儿渐浓。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因大面积发展蔬菜产业,被誉为安庆城区的“菜园子”。1月23日,室外天寒地冻,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进白泽湖乡,发现坚守在蔬菜基地的菜农们,为了城区市民“舌尖上的美味”,加班加点忙得热火朝天。

“藕”遇大丰收,挖藕程序多是个技术活

23日下午,记者来到白泽湖乡芭茅村600余亩浅水藕基地时,发现荷杆在寒冬中虽然早已凋零,但基地里工作的村民脸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找藕、挖藕、拔藕……藕田内,记者了解到挖藕程序多是个技术活,采藕工们正穿着防水靴,躬身将手伸入塘底的淤泥中,慢慢将淤泥刨开,顺着莲梗抓住莲藕,再拉着莲藕的茎小心翼翼地往上一提,一根新鲜的莲藕就被挖了出来。最后,经过高压水枪的仔细冲洗,沾满淤泥的莲藕就会露出白嫩的“真颜”。

时下,莲藕最肥硕、脆甜的时候。放眼望去,一条条雪白的莲藕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一艘艘满载莲藕的船只向岸边驶去,一筐筐鲜嫩的莲藕被工人们装进货车运往大型农贸市场,丰富百姓的菜篮子。

芭茅村莲藕基地负责人王小军告诉记者, 现在订单一天有10000多斤,工人一天挖藕五六千斤,市场卖一部分,自己加工藕粉加工一部分。2023年,芭茅村莲藕产值预计可达20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挖藕程序多是个技术活

草莓让人垂涎欲滴,市民边摘边自拍

记者走进芭茅村的草莓种植大棚时,发现色泽鲜红、个大饱满的草莓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果香,红彤彤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让人垂涎欲滴,随手摘下品尝,香甜四溢。

记者探访时发现,棚内草莓长势正旺,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不少从市区驱车赶来摘草莓的市民边摘边自拍,在草莓棚里感受温暖如春的氛围。

“听说这里种植的草莓品种好,我尝了一个确实口感酸甜,很好吃,我准备多摘一点给家人带回去。”在基地采摘草莓的刘女士说。

芭茅村党总支书记张金生告诉记者,草莓种植基地从2021年9月份开始实施,合作社利用闲置空地发展草莓12亩,建成13个冬暖式大棚,种植红颜草莓品种。“现在我们亩产3000斤草莓没有问题,目前效益很好。”

记者在草莓种植大棚采访

市民“菜篮子”拎得幸福,他却4年没回家过年

驱车来到黄石村禾田春晓蔬菜基地,记者发现大棚内,西红柿等各色果蔬长势喜人,附近的村民们正穿梭其间忙着摘菜、打包、装箱,大棚里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村民王桂云熟练地收割着面前的有机花菜,飞快地将刚砍下来的花菜去泥除叶,一撇一摸间,一颗颗花菜就被整齐地码放在塑料筐内。“都是手上活,在这里干活离家近,一天能挣80块钱,还能照顾家里。”王桂云开心地说,蔬菜种植现在是她们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干活挣钱,一年能增收1万元。

“种植大棚蔬菜不容易,既要严把蔬菜的质量关,又要科学选种培育。因为科学管理,2023年各色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很好。”禾田春晓技术管理人员彭谊富说,自己是芜湖人,与妻子一起在基地上班近5个年头,为保障城区市民蔬菜供应,连续4年没有回家过春节。

种植大棚蔬菜让市民“菜篮子”拎得幸福

据黄石村党委副书记张曼介绍,截至目前,黄石村已流转土地1800余亩,引进禾田春晓、黄石聚丰、永胜农场等实力企业入园发展现代农业,千亩大棚蔬菜核心区初具规模。

张曼说,在不负市民“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下一步,该村将持续推进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招商力度,把渔业、菜业和龙舟文化、区位优势等资源结合起来,打造集生产、生活、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文旅新产业。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方华  刘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