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傍晚,中铁阜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让医护人员屏息凝神的特殊伤者——64岁的王红旗(化名)双手被电锯严重割伤,左腕完全离断,右大鱼际肌群撕裂,金属碎屑与碎渣深嵌伤口。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医院多学科团队以精湛技术成功保住患者左手功能,为这个普通家庭托起了希望的曙光。
生死时速:黄金救治窗口的极限挑战
当王红旗被送达时,离断的左手已呈苍白色,毛细血管反应消失,创面污染程度触目惊心。"伤后6-8小时是断肢再植的黄金期,但污染物每多存留一分钟,感染风险就成倍增加。"主刀医生、手外科大主任董中洋回忆道。面对患者家属"一定要保住手"的恳求,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显微手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到位。
手术室内,无影灯照亮了这场精密至极的"显微战争"。清创团队首先对污染严重的双侧创面展开地毯式清理,在放大8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助手潘震、王振楠、韩梦宇用显微镊逐层、全面清创,剪除失活组织及异物,反复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确认无残留感染源。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再植环节:尺桡骨精确复位固定后,医生需要精准缝合20余根腕部屈、伸肌腱,以及吻合10余根动静脉,既要保证动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要考虑静脉的回流,就像用绣花针在米粒上雕花。1小时、2小时、3小时....10小时,当最后一根血管吻合后,离断的手掌逐渐恢复血色,手术室里爆发出一阵欢腾。
重燃希望:托起顶梁柱的明天
术后72小时密切监护期间,显微手外科护理团队每小时观察再植肢体血运,配合烤灯增加患肢温度。第5天,王红旗左手食指首次出现自主屈伸动作;第7天,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显示血流完全重建。看着丈夫重新活动的左手,守候多日的妻子泪洒病房:"本以为这个家要塌了,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人生。"
此例高难度断腕再植的成功,彰显了中铁阜阳医院在显微外科领域的深厚积淀。该院手外科团队近三年已完成240余例复杂断肢再植手术,成活率达90%以上,其科室成员多次在省级平台交流经验,“每一次的操作,都是对生命至上的承诺。"查房时,望着患者逐渐恢复温度的手掌,董中洋眼神中闪烁着医者的执着与热忱。
断腕虽痛,但医学的温度,足以缝合所有创伤。下一步,王红旗将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那双曾托起全家生计的手,在中铁阜阳医院医护人员的守护下,终将再次握紧生活的希望!
(通讯员: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