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入选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 8个市跻身地级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达到12个,位居全国第二
◎ 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数居全国前列
安徽日报讯(记者 张岳)12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我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道德建设典型不断涌现。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以先进典型引领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7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当选总数达到22人;51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总数达到1482人;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入选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创造出道德建设领域的“安徽现象”。
文明创建活动成果丰硕。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评比中,我省8个市跻身地级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达到12个,位居全国第二;8个县(市)荣登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榜单,当选数位居全国第三;同时新增和复查确认全国文明村镇 225个、文明单位304个、文明家庭32个、文明校园49个,均居全国前列。在创建过程中,各地改造提升了3800多个老旧小区、3400多条背街小巷、450个农贸市场,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情况通报,我省参评城市群众满意度平均在96%以上。
文明实践中心开花结果。23个县入选全国试点,其中天长市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重点联系县(市、区),打造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目前,全省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万多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 300万人左右,增加到现在1100多万人,总数跃居全国第5位。63个组织、社区、项目、个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入选数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全省有8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230多万名志愿者奔走在一线,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倡树文明新风成效显著。大力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勤俭节约全面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评体系,将餐饮浪费典型现象列入文明创建负面清单,组织新闻媒体持续开展舆论监督,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将之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导基层完善“一约四会”、制定倡导性标准,联合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出台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推进未成年人课外阵地建设,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近1.53亿元,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328所,各地自建项目400多所,实现“一镇一宫”全覆盖,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素质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建成18所市级、116所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我省2个城市、13个单位、9名个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奋斗出来的。”省文明办主任杨明世表示,下一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