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安徽“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 |
2022-01-13 11:15:39 稿件来源:安徽日报 |
1月12日,由安徽日报社主办的2021年度安徽“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 十大新闻 1、省委全面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中全会精神在安徽落地生根 2021年11月16日,在岳西县白帽镇土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村党支部书记孟刚正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 李博 摄 省委高度重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全会闭幕后第二天,省委组织召开省级领导干部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学习宣传贯彻《通知》。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对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深入的部署。省委利用一整天时间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深入研讨,引领全省上下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热潮。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确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安徽落地生根,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我省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1年6月25日,在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龙王小区,丁传胜和老伴阮永平共同展示党组织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本报通讯员 葛传红 吴斌 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省全面启动“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全省共有29.2万余名老党员获颁纪念章。省级领导同志集中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多种形式隆重庆祝建党百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省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共同策划推出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等,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实施“进万户、访千企、走百县、解十难”行动,组织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举措,推动为民办实事常态长效,真正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擘画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2021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合肥胜利召开。郑栅洁代表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忠诚尽职 奋勇争先 全面强化“两个坚持” 全力实现“两个更大” 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的报告。大会确定今后五年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大会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为确保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细落实,省委出台《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着力打造忠诚尽职、奋勇争先、能力过硬的省委班子。全省探索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4、我省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矿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顾桥矿通过综合自动化平台指挥调度,实现煤炭开采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特约摄影 陈彬 摄 2021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着眼经济基本盘的“稳”和高质量的“进”,提出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内容包括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及其一系列具体行动,通过做优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基础,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1年以来,我省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编制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省领导挂帅工作专班,各地各有关部门“挂图施工”,打出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攻势和成效。建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对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促进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关口,经济能级和人均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5、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1年11月19日,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大会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 携手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推进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图为长三角一体化展区展出的G60科创走廊高速磁悬浮通道。本报记者 徐旻昊 摄 我省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一体化发展成果竞相涌现。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有序推动皖北地区加快产业承接步伐。深化与沪苏浙头部企业合作,协同实施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共同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与沪苏浙携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圆满完成新安江流域第三轮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100%。 2021年5月10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联盟由沪苏浙皖一市三省自贸试验区共同发起设立,建立重大事项沟通协调机制和交流合作互动机制,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和改革发展联运,共同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江苏、浙江的部分市(区)与我省八市开展结对合作帮扶,内容包括干部互派挂职、共建产业合作园区、资本与项目对接、民生共建共享等。 6、“双赛道”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4月28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内部进行升级改造。本报记者 徐国康 摄 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来喜讯,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问世。同样出自该校科研团队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运算速度刷新世界纪录。这两项成果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物理体系均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2021年12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继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后,再创新的世界纪录,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2021年,我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显示,安徽2021年度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八,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7、全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6月23日,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章传政在舒城县晓天镇小兵茶小兰花名优茶基地指导群众使用生态灭虫系统。本报记者 李博 摄 2021年5月28日,安徽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召开,宣告全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安徽高质量交出脱贫攻坚历史答卷,全面迈向小康社会。我省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谋划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对摆脱贫困的县(市、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针对国家层面出台的衔接政策,已配套出台43个政策文件。实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等“五大行动”。前三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1932.37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13988元,同比增长11.7%,增速高于全国。截至10月底,全省已完成农村改厕36.3万户,767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过七成。全省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到1.1万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1年12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我省全年粮食总产4087.6万吨(817.52亿斤),居全国第4位,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再获丰收为端稳“中国饭碗”、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奠定扎实基础。 8、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突破1亿剂次,疫情防控筑牢严密防线 2021年10月9日,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在为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本报通讯员 徐丹丹 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突破1亿剂次。自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加强疫苗供应统筹调度,严守安全规范接种底线,确保疫苗储存运输到位、接种环节到位、医疗保障到位。广大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顽强拼搏,不断提升接种能力、优化接种流程、加快接种速度,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2021年,我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懈心态,时刻保持防控指挥系统高效运转,全力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准备,织密织牢基层防控网底,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坚决阻断境外域外疫情输入传播,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9、我省实现“县县通高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2021年11月27日拍摄的芜黄高速泾县段(无人机照片)。随着芜黄高速于2021年12月16日正式建成通车,我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021年12月16日,芜黄高速建成通车,安徽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2021年12月20日,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全面开工。该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重点调度实施的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皖北3000万群众将喝上更优质健康的饮用水。 去年省委、省政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拨付公用经费58.8亿元,新增幼儿托位3.2万个,完工公办幼儿园299所,建成智慧学校264所,完成校舍维修改造359万平方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79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58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网已经建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达到203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37.3亿元。截至去年12月27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拨付1288亿元,33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0、安徽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滁州市南谯区龙蟠街道志愿者为辖区内困难党员、孤寡老人等送去“爱心蔬菜”。本报通讯员 董超 陈曦 摄 2021年,陈陆、李夏、张舜华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我省当选总数达到25人,新当选数并列全国第一,当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一。1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总数达到1601人,年度上榜人数和上榜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文明创建提标扩面,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深化拓展,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落实省文明委成员单位挂点联系制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文明实践中心“建管用育融”一体化。文明风尚行动扎实推进,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大力培育志愿精神、志愿文化,16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入选数位居全国第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人当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十大新闻人物 马毛姐、吕其明、李宏塔、陆元九 践行初心使命的“七一勋章”获得者 马毛姐 吕其明 李宏塔 陆元九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将党内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 “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渡江战役中,这位当时年仅14岁的无为渔家女参加“渡江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6次横渡长江运送解放军。“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作曲家,70年来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是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他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外留学的陆元九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脱贫攻坚“领头雁” 2021年5月28日上午,安徽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图为受表彰的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本报记者 徐国康 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他们就是脱贫攻坚“领头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截至2020年,共派驻扶贫工作队11327支、驻村帮扶干部32039人,将驻村帮扶力量延伸至大部分非贫困村和村民组。广大扶贫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杰出贡献。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安徽向党中央交出脱贫攻坚“皖美”答卷,全省共有70名个人和52个集体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邱军 燃尽芳华奉献老区的“时代楷模” 邱军生前系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副主任、华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2021年8月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邱军出生在淮北市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2月,在脱贫事业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邱军主动请缨,来到甘肃省华池县,从行业尖兵变成一名扶贫干部。2021年1月,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生命定格在39岁。他把一腔热血献给老区人民,怀着真情解民所难,带着实意帮民所需,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他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搞直播,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他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燃尽芳华、奉献老区。 魏晶晶 红土地上的“孺子牛” 魏晶晶生前系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被追授“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魏晶晶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37岁。她14年如一日,倾心竭力奋战在民事审判第一线,先后主办及参加合议庭审结案件2062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始终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将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细致耐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用一件件公正的判决、一次次成功的调解,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她在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坚守在审判一线,用生命诠释了人民法官的忠诚干净担当,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 王敏 用生命书写忠诚的检察官 王敏生前系舒城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一级检察官,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检察官”。 从检33年来,王敏始终扎根、奋战在基层一线,办理的近2000件案件,无一起错案、无一起超期羁押、无一起涉检信访,大家称他为法律“活字典”。2021年6月,王敏在办案中突发疾病,因公殉职。他淡泊名利,无私无我,生前立下遗愿捐献器官,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一生勤勉敬业、一心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用生命书写忠诚,以行动守护正义,是新时代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先进典型,是人民检察官的优秀代表。 陈秀雄 数学界核心猜想的解谜者 陈秀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几何物理中心创始主任,国际著名几何分析学家。 2021年11月,陈秀雄与合作者在偏微分方程和复几何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结果”。他们成功证明“强制性猜想”和“测地稳定性猜想”这两个国际数学界6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解决了若干有关凯勒流形上常标量曲率度量和卡拉比极值度量的著名问题。这两项突破性工作原创性高、技术艰深,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也成为几何与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经典之作。在培养人才方面,陈秀雄同样硕果累累。2021年,他的弟子、同为中科大教授的陈杲攻克一道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引发国际数学界关注。 张舜华 仁心仁术的新安医学传人 张舜华是新安中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张舜华年少时传承家学,认真对照家藏古籍医案悉心揣摩,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大夫。结婚后,她支持爱人在外工作,持家行医一肩担,独自拉扯大5个孩子,躬身践行自强精进的家风家训,5个子女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事业有成。她数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医理,不仅医术精湛,更以医风医道医德闻名遐迩。现如今,九十高龄的张舜华依然坚持为群众义诊,还将祖传秘方捐献给国家,拿出积蓄建设新安国医博物馆,传承新安医学、弘扬中医文化。 潘苗苗 扎根小岗村的“新粮人” 潘苗苗是安徽谷优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潘苗苗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科技开发,先后取得国家技术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专利15项,发明专利16项,实现了家庭作坊式粮食加工业向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她助力脱贫攻坚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种植,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她热衷公益事业,捐助贫困家庭大学生、留守儿童、五保老人等,把服务社会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她扎根小岗村,在敢闯敢试中创造创新,用苦干实干加巧干闯出新天地,用智慧和汗水续写“小岗精神”新篇章。 严明友 用歌声传递力量的退休教师 严明友是滁州市定远县朱湾镇朱湾中学退休教师。获“安徽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严明友两次参军入伍,以身报国。退伍后,他放弃舒适工作环境,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学校去教书,一教就是近40年。退休后,他继续义务为农村边远学校教学30余年。现如今,92岁的他每天早早出门,义务到多所农村学校教授音乐课,用歌声给乡村孩子传递爱的力量。严明友对他人无私相助,对自己严苛抠门,他把省下来的钱捐给汶川和玉树地震受灾地区,捐给偏远乡村学校,捐给贫困家庭孩子。他用一生坚守信仰,用丹心书写忠诚。 王春雨 创造中国田径历史的奥运健将 王春雨,宿州人,是我国首位闯进奥运会女子800米项目决赛的运动员。 1分57秒00!2021年8月3日晚,在东京奥运会女子800米决赛中,王春雨第5个冲过终点线,再次刷新个人最佳战绩,创造了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女子800米决赛上的最好成绩。王春雨曾经获得2017年天津全运会冠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冠军、2019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2021年在陕西全运会上卫冕女子800米决赛冠军。2021年,从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王春雨选择留在母校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