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大学新生活,以下心理准备要做好 |
2022-08-30 09:36:03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 |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很多大学新生已迈入或即将迈入梦寐已久的大学校园。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对未来有着美好而浪漫的幻想。然而在大学生活中,美好的幻想和具体的现实可能会发生碰撞,一些大学新生也因此出现不少心理问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姜思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不久,会觉得“大学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他们原本以为大学的学习会很轻松,然而开学后却发现课业压力之大并不逊于高中,同学们还都特别“拼”;本以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然而学习起来却很吃力,让原有的兴趣也消磨殆尽;本以为大学就是高中的延续,结果却发现大学里的评判标准更高,人际交往规则更复杂,自己不再能轻松地做“人群中的佼佼者”……在发现这些“不一样”后,有些人会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会认为这种“不一样”是错的,于是陷入“错了的痛苦”里,或在“为什么会错”的问题里纠结,继而变得焦虑和抑郁。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学里保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才能克服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保持心理健康,让心中充满阳光呢?姜思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好奇、友善、不设限地开启大学生活 首先,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应带着好奇、友善、不设限的态度开启大学生活。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姜思思说,好奇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例如大学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大学所在城市的天气是晴天多还是雨天多,大学里的同学都是怎样的性格等。保持一分好奇心,就为自己的心灵开启了探索大学新生活的大门,为迎接新生活作好了心理准备。 在保持好奇心的同时还要带着友善的心态。不仅要对他人和自己友善,还要对大学生活的实际样子报以友善,对变化、挑战和困难报以友善。友善地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以及面临的境遇,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地面对大学生活的“不一样”。 最后,不要给未知的人生设限。姜思思说,当面对未知的生活时,可以有预设,有想象,但不要认为预设一定会实现,也不要把想象等同于事实。给预设和想象留下充足的弹性的空间,才有助于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辩证、弹性地看待竞争 姜思思还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刚上大学时往往斗志昂扬,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参加学生会,竞选学生干部,争拿奖学金等,然而在竞争中,有些人会因为挫败或没有达到自我预期而失去斗志,开始“躺平”,睡懒觉、旷课、打游戏……还有些人变得沮丧、消沉,甚至自我否定,陷入焦虑、抑郁的漩涡。 姜思思认为,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更需要通过实现自我价值来获得满足感。消极“躺平”,什么都不做,实际是堵住了自己“自我实现”的路。因此,大部分消极“躺平”的人,其实心里并不舒服,经常会感到憋屈和烦躁。因此在现实中会看到,真正的身心“躺平”很难做到。大部分所谓“躺平”的人,实际是“仰卧起坐”,一会儿躺下一会儿起来,或者身体“躺平”什么都不做,但是精神“躺不平”,一直在焦虑中自我煎熬。 既然激烈的竞争在大学生活中无法避免,那么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竞争,才不至于在竞争中遭受“内伤”,出现心理问题呢? 姜思思建议大家首先要辩证、弹性地看待竞争,在努力改变自己与接纳自我局限之间寻找平衡,不要盲目给自己加压。 其次,要注意自我觉察和自我关怀。要主动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不为眼前的利益而毁掉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可以把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作为“需要改变”的信号来积极回应,这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在自尊的基础上,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姜思思说,从生物学角度讲,人类是一种很难“独活”的动物,非常需要与他人沟通和连接。临床观察中,会看到很多大学生有很强的社交意愿,很想交朋友,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喜欢,但有些人因为缺乏社交技能,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些人在人际中过度敏感,对他人正常的拒绝或回应不足无法耐受。 姜思思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好的朋友,是当你告诉他坏消息时他会倾听并给予支持的人,而当你告诉他好消息时他会与你一同庆祝。”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是基础。“如果在一段关系里,对方总是否定你而不是帮助你,命令你而不是建议你;在关系里你越来越痛苦、各方面状态越来越差,那就要考虑是否需要修正或结束关系。”姜思思说,“为了维护一段关系而伤害自尊、伤害自己,是不值得的。” 在自尊的基础上,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也非常必要。姜思思说,人的思维活动需要语言来表达,“如果你一言不发,或总是词不达意,别人即使想理解你,也难以实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方面,她建议大学生积极发掘自身、家庭及学校的资源,比如阅读与人际交往相关的书籍,参加学校里的相关课程或团体,向比较擅长社交的家人和朋友请教等。此外,接受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咨询也是学习、提升人际关系技巧的好途径。 最后,姜思思把意义主义心理治疗创立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一段话送给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道空间;在那片空间里,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在选择回应中,我们获得成长与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