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积极应对疫情冲击,调结构育业态增动力,大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 ||
2022-11-25 09:33:41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 ||
11月10日,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南充阆中市举行。从秀甲天下峨眉山到引人入胜九寨沟,从天府之国成都到千年古城阆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目前已连续举办4届,全省多个市县也召开了本地的文旅大会,全省上下形成了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可喜局面。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和旅游胜地,享有“文宗自古出巴蜀”“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的美誉。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文旅业发展,着力建机制、搭平台、塑品牌,文旅业已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贡献率达25%。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同天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吸引全省21个市(州)集中签约150个重大文旅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852.09亿元,给四川文旅业带来了信心和动力。四川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赋能,丰富文旅新内涵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四川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为文旅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助力“文旅+”“+文旅”业态加快发展。 走进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齐心村,青山绿水间点缀着各色民宿。白天,翠林修竹、溪水潺潺;夜晚,繁星闪烁、灯火璀璨。在“后疫情”时代,当地民宿经济在节假日异常火热,一房难求成常态。 位于齐心村的蝴蝶谷景区,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一度成为绵阳“网红打卡地”。如何让“网红打卡地”成为留得住人的“财富聚集地”,当地的青年创客在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上做文章,先后打造了古磨坊、拾贰工坊等沉浸式体验场所,邀请剪纸、陶艺、金钱板等非遗传承人进行“点单式”教学,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活动。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桥梁,二者相伴而生、密不可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戴允康表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事关文明交流、文化繁荣和民生福祉,作用突出、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丹棱县以文旅融合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的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把幸福古村生态民宿聚落项目(幸福岭)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的标杆,荣获第十九届精瑞人居奖。同时,将大雅堂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发文化体验、自然科普、农事体验等研学产品,开展研学旅游、国学文化等活动。“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后,预计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当地群众人均年增收约0.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10万元。”丹棱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幸福岭项目将激活幸福古村的传统文化发展生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古村留宿、旅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现场参观点、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幸福古村的华丽转身,是四川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错位发展,形成旅游新消费 挖掘消费潜能,提振文旅市场。四川出台系列文旅消费挖潜政策措施,实施文旅消费提振行动,大力培育数字文旅、夜间文旅、音乐旅游等新型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自今年暑假以来,四川多地持续通过发放消费券、开展特色活动等方式,促进文旅消费回暖。截至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个、试点城市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3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总要去一趟都江堰吧,吹一吹南桥的晚风。”“去不了厦门看荧光海,那就来都江堰看‘蓝眼泪’。”今夏,都江堰的南桥和仰天窝天府源廊桥夜景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都江堰市在“夜经济”上持续发力,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加快提振文旅消费。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夜经济”的烟火气升腾,一方面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希望拥有美好生活的都江堰人民种下了新的期许。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四川也以更加灵活、丰富的方式促消费市场回暖。为了拉动文旅消费,四川启动了“安逸四川·欢乐盛夏”消费季,推出“不夜四川”“乐动天府”“惠游天府”等八大主题270余项系列活动,全省各地发放文旅消费券2.27亿元,联动百余家金融机构出资2亿元文旅消费权益资金,30万余家文旅企业推出景区、文艺、出行、购物等“十大消费权益”,截至今年9月,全省累计开展各类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1299余场,3.4余亿人次参与,拉动消费1247.19余亿元,取得了显著的拉动效应。 积极探索,培育文旅新优势 四川迎难而上提品质、补短板、渡难关,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文旅发展新路径,加快培育文旅发展新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下,文旅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形态、驱动方式都在发生显著改变。四川各地各部门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变”与“不变”,坚定信心、稳住阵脚,以自身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全面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 “我是被憨态可掬的Q版人物吸引过来的,没想到进入展区以后,房车、露营装备、户外咖啡等,一应俱全。”成都游客周女士通过一次文旅消费新场景展对“佛国仙山 人间烟火”的乐山有了全新的体验。文旅消费新场景展亮相第九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期间,超过40家商家和2万多名户外爱好者纷至沓来。周女士说:“疫情发生以来,小规模的家庭游、近郊游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今年以来,乐山围绕“一域两圈”,划定文旅产业功能片区,把项目作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重点培育康养乐山、休闲乐山、好耍乐山、美食乐山、安逸乐山等五大项目体系,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乐山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乡村旅游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2%。2022年1—10月,全市开工在建重大文旅项目68个,已完成投资107亿元,投资完成率96.01%,超时序进度12.68个百分点,新包装策划生成重点文旅项目80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在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承压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四川文旅以奋进之姿,不断寻求突破。今年1—9月,四川省472个在建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874.0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全年任务额的91.9%,75个项目竣工投运,42个项目实现新开工,高于年度预期进度。 版式设计:沈亦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