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公众网 - 阜阳广播电视台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老顽童”童朝平:告老还乡再创业 跟葡萄“杠”上了
2023-07-14 08:48:46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安徽频道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老童的创业历程,“一波三折”绝对不为过。年过六旬的他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几岁,这是常年在地里风吹日晒的结果。

老童,原名童朝平,过去在家种田,后来外出做木材生意,临到退休的年纪,告老还乡,卷起裤腿,扛起锄头,重操旧业,在老家一口气包了60亩地。

老童在大棚里为葡萄套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老童在大棚里为葡萄套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和起初不同,这次包地不是种水稻,而是再一次改行,种起了葡萄。耳顺的年纪,不怕折腾,敢于尝试,童朝平也因此被戏称为村里的“老顽童”。

老童种葡萄,并非一时兴起。常年在外做生意的他,两个弟弟跟着在外种植葡萄,心想着上了年纪,总不能一直漂着,自己是农村人,和弟弟学种葡萄应该不成问题。

本就闲不住的他,2018年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到老家无为市襄安镇吉祥村,从流转土地开始,打算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葡”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其实,老童种葡萄也并非一片坦途。2019年连续阴雨和洪涝,将老童辛辛苦苦打理的葡萄园全部淹没,一时间葡萄根系受损、树势减弱等问题接踵而至,光葡萄苗损失就高达三十多万。用他的话说,“出师不利。”

老童家的葡萄园联动大棚。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老童家的葡萄园联动大棚。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兴许是在外摸爬滚打的数年,练就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即便家人和亲朋再三劝阻,也没有打消老童就此放弃的念头,他告诉记者,“对于葡萄种植,我本来就是一个‘门外汉’,如果遇到困难就甩手不干了,那投入就真的是白白打了水漂。”

不懂,就向弟弟学;不会,就找大户请教,在找到是没有建大棚的原因之后,老童决定旧地重来,在哪摔跟头就在哪里爬起来。

老童的葡萄园里,正待采摘的葡萄挂满枝头。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老童的葡萄园里,正待采摘的葡萄挂满枝头。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为了全面学会葡萄种植技能,老童甚至自掏腰包外出培训,全流程学习种植施肥、疏果、套袋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技能。他一边学,一边在葡萄园实践,有别于第一年种植,第二年老童先把大棚建了起来。

“总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吃了亏,吸取了教训,但也学到了经验。”并没有抱怨的老童,在地里支棱起4个联动大棚,共计28000多平方,刨去政策补贴,葡萄还未下苗,建棚就投入了150多万。

俯瞰老童辛苦打理的葡萄种植基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俯瞰老童辛苦打理的葡萄种植基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去年种植的葡萄成功挂果,虽然产量不高、个头不大,价格也低,拢共只卖了30多万元,但对于老童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他相信,一年会比一年好,今年大棚葡萄第二年挂果,预计亩产能从1500斤提升到4000斤。

丰收在望,老童高兴之余,也清醒地认识到,产量虽然上来了,但果型不理想,症结就是枝条过多,前期没舍得修剪。他告诉记者,“明年要去掉三分之一细枝条,果型的问题应该就能迎刃而解。”

不仅是果型,老童还在葡萄的色泽和口感上琢磨,凡事他都亲力亲为,不为别的,只为能种出点名堂来。

“老顽童”童朝平。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打理葡萄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种葡萄和种地还不一样,得天天打理,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剪枝?又什么时候该梳果?都得根据时节来,别看葡萄小,可讲究着哩!”过去的“门外汉”,如今老童也总结出来了属于自己的葡萄经。

眼下,再过上一个星期,老童辛苦一季的葡萄就要迎来采摘。这些天,他不是在大棚里,就是在去大棚的路上,有空没空都要在葡萄架下转上几圈。要知道,这一串又一串的葡萄,串起的不单单是一份收获,更是老童执着的“甜蜜”事业。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