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公众网 - 阜阳广播电视台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安徽将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各市建设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
2023-07-18 10:52:01   稿件来源:大晥新闻


大皖新闻讯   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打造城市15分钟急救圈、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率达50%以上、支持每个市建设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针对代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建议,省卫健委日前集中进行了答复,透露出诸多民生热点。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托育问题,我省明确,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就近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全日托、临时托、计时托服务。

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

一直以来,“谁来照顾0至3岁幼儿”这道难题,困扰着很多家庭。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鼓励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

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曹峰提出了《关于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对此,省卫健委在答复函中表示,我省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就近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全日托、临时托、计时托服务。目前,国家正在就家庭托育点建设有关工作开展部署,我省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省将托育服务纳入省民生工程,省级财政投入3900万元,加强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开展“安心托幼”托育服务暖民心行动,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89个、公立医院托育点23个、县级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22个。我省将继续开展此项行动,进一步增加优质托育服务供给。

在加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我省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闲置校舍、闲置办公场所等资源,以委托或购买服务方式举办托育机构。省住建厅、发改委、民政厅、自然资源厅、卫健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实施细则》,对新建和正在建设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明确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验收标准,加强托育服务供给。

打造城市15分钟急救圈

院前急救是对患者实施救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是近些年来,因冠心病、高血压等突发病、急性病的发生率增加,使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刘江提出了关于加强120院前急救工作的建议。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末,全省市、县建立急救中心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45个,建立120急救网络56个,设置急救站点392个,应用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急救站点共210个。院前医疗急救医务人员5265人。现有救护车3333台(其中负压救护车930台)。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安徽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徽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实施方案》要求,健全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院前急救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

同时,我省将加强省急救中心(合肥市急救中心)对全省院前急救日常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各市、县(市、区)指挥型急救中心建设,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实现辖区内院前急救资源统一管理。通过相关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加强院前急救人才招聘,增加院前急救人才薪酬水平,使其绩效工资和工作有效融合,增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质量。积极探索建设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时交互智能平台,着力解决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快速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水平。

支持各市建设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

在提升优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我省通过引进北京、上海等先发地区高水平医院,与省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国家儿童、创伤、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病和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等6个项目落户安徽,总体上看,已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经国家批准安庆、阜阳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已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正按照建设方案稳步实施。

此外,省卫健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联合印发《安徽省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以省属三甲医院作为输出医院,以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县级医院作为输入医院,在病患外流多、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并纳入“十四五”期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目前,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蚌医一附院、皖医弋矶山医院、省中医医院、省儿童医院等6家医院,分别与亳州、宿州、阜阳、滁州、马鞍山、宣城、安庆等7市或县依托医院所在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8个,双方医院共同制定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省卫健委将加快实施《安徽省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行动方案》,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扩容、梯度平移和均衡布局,不断提升我省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加快建设已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积极申报其他我省急需专业方向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力争更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医院创建省级医学中心,提升省内重大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水平,培养一批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快医学类学科专业建设和医学类交叉学科发展;继续建设若干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支持每个市建设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常住人口超百万的县建设三级医院,推动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内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城市医疗集团、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实现优质医疗服务全覆盖,努力实现“健康安徽”提质增效,人民群众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就近公平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一直是代表关注的重点。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刘永刚、陈北春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等相关建议。

我省将深入推进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合理配置村医,以县为单位制定村医岗位设置方案。同时,继续实施村医免费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3年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作》,省财政按照2023年度预算继续安排经费支持。扩容增量村医队伍,吸引应届高校医学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支持身体健康到龄在岗村医继续执业5年,深入推进银龄医生进基层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省卫健委将会同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制定我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切实改善村医学历结构,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引进培养紧缺专业人才

我省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十四五”时期在全省县级医院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县级核心专科群。每所县级医院选择2至3个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进一步建强做优,使之成为医院的品牌和特色。夯实支撑专科,重点加强病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科建设,不断提升检验检查能力水平。提升薄弱专科,综合考量县域患者外转等因素,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合作共建带动等措施加快补齐专科能力短板。同时,重点加强儿科、重症医学、精神、麻醉、感染性疾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等专科建设。

在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方面,我省将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儿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精神科、麻醉科、急诊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肿瘤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病理科、出生缺陷防治、药学、护理等紧缺专业和骨干人才培养培训,构建人才梯队。积极争取财政补助政策,保障短缺人才待遇水平,增加紧缺专业岗位吸引力。鼓励柔性引进沪苏浙等地名中医在县级医院建设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

促进卫生健康数据互联互通

信息化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卫生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我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会同省数据资源局,开展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的归集和共享,畅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医疗和医保业务数据深度融合、密切协同。

同时,我省推进医共体内医院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统一建设改造,加快实现医共体内部医疗机构公卫信息互联互通,目前医共体内互联互通率达50%以上。此外,我省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内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资料共享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加快推动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推进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授权开放。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