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公众网 - 阜阳广播电视台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合伙人会议”第一年,宣城谈得怎么样?
2023-12-04 10:31:54   稿件来源:大晥新闻


大皖新闻讯  12月2日,当月的第一个周六,寒霜在宣城冬日的清晨初现。宣城宾馆新会议中心,临近九点,第一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热起来。和今年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一样,一月一度的宣城市政商恳谈会如期而至。

第12期政商恳谈会,共有12家企业参加。从年初到年尾,冬去冬来,“12”是一个寓意圆满的巧合。这个以坦率和恳切赢得赞誉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就如一场政商之间双向奔赴的“合伙人会议”。谈了一年,宣城到底谈得怎么样?

第12期宣城市政商恳谈会现场  戴巍  摄

背景:“现在不追,以后可能再也追不上了”

在第12期宣城市政商恳谈会的会议室里,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一个老面孔——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华。这是刘国华第二次参加宣城市政商恳谈会,记者上一次见到他,是在今年1月7日宣城市首场政商恳谈会的现场。“我开了个头,结了个尾。”刘国华笑着对记者说。

2023年初,宣城市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开始举办“政商恳谈会”,每月首个周六召开,提前一周在媒体发布公告,被认为是宣城市迈出“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步伐的起手式。

为什么要追?宣城市委书记李中在媒体见面会上介绍了背景。偏居皖东南的宣城市,是安徽唯一与江苏和浙江都接壤的地级市,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然而,近年来,这样独特的区位也显现出了一种尴尬。相比周边发达地区,外省如南京、杭州、常州、无锡、湖州,省内如芜湖、马鞍山,宣城的经济总量还有不小的差距。“不出圈”,是对现状的坦诚认知。

机遇也已来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让宣城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从地图上看,宣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中心,在这一机遇下被寄予厚望。“现在不追,以后可能再也追不上了。”李中说。

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商恳谈会”应运而生。这一年来,12期宣城市政商恳谈会在不断完善。从一开始的大呼隆到后来分领域、分专题;从单一的会上恳谈到会下拍摄暗访片;参会企业从一开始的客客气气、吞吞吐吐,到后来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关键:“说到就要做到”

政府和企业面对面的机制,在各地并不少见。宣城的政商恳谈会有何独特之处?宣城市委书记李中这样解读——首要在“政”、目的在“商”、关键在“恳”、方式在“谈”。

“恳”字是关键,态度是前提。从做企业的“店小二”“及时雨”“合伙人”;到“为企业办事,既要解释更要解决,既要笑脸更要效能,既要到场更要到位”;再到“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幸福指数”……这样的话语让企业家们颇感贴心。

恳切的态度赢得企业的信任。刘国华说,自己之所以会两次主动报名参加政商恳谈会,就是出于对宣城市委政府的信任。大皖新闻记者在恳谈会现场注意到,会议一开始,李中就向在座的企业家表示,“大家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不要怕我们疼。”当县市区或市直部门负责人在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回应时,李中会直接追问具体的解决问题时间表,并要求,“说到就要做到”“说没问题就要兑现”。

恳切当然并不只在言语和态度上。宣城市政商恳谈会实行“企业点单、政府接单、督查跟单、办结销单”闭环管理,建立“123”企业诉求督办反馈机制,即第1天反馈问题,第2天交办相关部门或县市区,第3天向企业反馈解决问题情况或解决方式、路径,原则上1个月内办结且能快则快,按季度跟踪回访办理情况,防止反弹。

据介绍,前11期宣城市政商恳谈会共计158家企业反映228个问题(含四期专题片30个企业反映的30个问题)。截至目前,已办结222个,办结率97.4%。

目的:“变化翻天覆地”

目的在“商”,政商恳谈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企业满意。

10月份的政商恳谈会上,广德今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出,宣城市现有的购房补贴政策有一定的学历和技能水平要求,该企业不少员工是外地人,他希望政府能够增加政策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在宣城安家。

政策的诉求很快得到落实。10月17日,宣城市住建局就发布公告,就相关政策向公众征求修改意见。11月29日,相关政策正式印发,其中提出“支持外来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对非宣城市户籍居民在宣城市区购买家庭唯一和第二套改善性新建商品住房的,按其所购房屋面积给予3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最高不超过4万元。”

由于公司正处于从老厂到新厂的转型升级期,刘国华两次参加政商恳谈会提出的困难都并不容易,涉及到征地补偿、用地规划、退城进园政策等,“我知道不是在会议室里立马就能拍板解决的。”两次会上,他的问题都获得了较长时间的讨论。第一次恳谈会后,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刘国华提的三个问题中,一个问题在半个月内很快落实,另外两个问题由于较为复杂,正在解决中。这一次参会,刘国华提了一个问题,会上经过讨论,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个做法非常好。”刘国华对宣城市政商恳谈会这一做法十分肯定。今年62岁的他是浙江湖州人,已在宣城经商20多年。对这20年来宣城市营商环境的变化他的感受如何,刘国华说“变化翻天覆地。”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宣城市企业诉求办理满意率分别居全省第1、第1、第2位;第三方调查市场主体满意度分别居全省第3、第1、第4位。

今后:“多一些不请自来”

恳谈会的成效和影响已在会外显现,宣城市的“面对面”工作机制内容更加丰富。

建立每周六要素保障会商机制,目前共举办41期会商会,研究解决80余个项目土地要素保障问题;

聘请中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申请优惠政策,1-10月,帮助企业争取项目1512个、获得奖补资金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3%、67%;

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制度,在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8名“首席问题官”和174名“问题专员”,着力解决和补齐服务企业群众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等短板……

除了市级层面的政商恳谈会,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宣城市多个县市区也已启动政商恳谈会。

走过第一年,明年怎么谈?宣城市委书记李中在第12期政商恳谈会上给出了答案。接下来,谈的范围可以再扩大,多一些不请自来,少一点精心安排;谈的形式可以再灵活,会议式、沙龙式、研讨式可以尝试,营造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的轻松感,让更多企业敢说话、想说话、说真话;谈的地点可以再多样,可以下县区、进园区、入厂区,多一些现场办公,直击发展难点、痛点和堵点,解决最关键、最急迫的问题;谈的结果可以再应用,组织企业家评选正面、反面典型案例。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