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下笔”(人民论坛) |
2025-04-24 11:46:50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
杜甫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一生留下1400余首诗歌,之所以观世“一览众山小”,下笔“语不惊人死不休”,都离不开他涉猎广泛、学富五车。有学者考据发现,杜诗用典涉及的经典就有100多部。 书是知识的宝库,也是进步的阶梯。干事创业的处处“下笔”,都离不开书籍的启智、牵引。文艺创作,灵感可从书中来;经商致富,门道可从书中寻;科技创新,亦可萌发于书中。以书导航,是开启精彩人生的密钥。 “下笔”讲究胸有成竹,何以有成?“读万卷书”是门径,要读出胸中万千丘壑。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曾翻阅1500余种参考书;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背后是从历代医学典籍、本草中汇总出2000多个治疟方药;樊锦诗主编“解读敦煌”丛书,凝聚着数十年如一日精研典籍的心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碎片化浏览,难以构建知识体系;系统性博览,才能深入知识殿堂,获得真知灼见。 书如山如海,悟得其法,就能拾级而上、泛舟遨游,发现“洞天福地”。 须通“厚”“薄”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工作时,曾指导一位大学生:“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从厚到薄,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要把广博内容凝练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精华。从薄到厚,意味着融会贯通、延伸拓展,以内涵要义为圆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此厚薄结合、相得益彰,激活的是知识的一池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