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公众网 - 阜阳广播电视台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频道   >   网络普法专栏

王立彬:现代小农户:我们未来的“同代人”
2018-10-24 16:06:39   稿件来源:阜阳公众网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时,首次明确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均强调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不断获得检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严格说从十月革命以来,对于“小农户”,古典政治经济学就以所谓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习惯性地投以怀疑的一瞥。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以小农户为载体的传统生产组织形式,规模狭小、经营分散,不仅不利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自身的发展等等。这种传统看法的本质,藉着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大炮,通过暴力而证实。因此,东方民族为自救,纷纷投身于改造小农户的社会革命。在中国,苏联集体化式的计划经济与人民公社体制之失败,随后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胜利,是业已得到实践检验的真理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不规模”的困难表明,在消除“大食堂、大锅饭”体制弊端,调动农户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必须赋予小农经济以新的历史发展动量。

 

  在实践层面,就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即党中央强调的坚持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相协调,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在理论层面理解这种衔接,就要突破传统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小农户的界定,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放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历史时空中进行观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中华文明以百折不挠、生生不息,证明了自身独一无二的生命力。这种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伟大文明,历经40个世纪而不衰,表明了永续发展的自然品格,却在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德先生、赛先生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于是,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工业化,就成为民族救亡图存所必需。21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弊端直接威胁人类社会发展和地球生态安全。人类社会向哪里去?就区区一万年左右的人类史所及,要突破不足400年的工业文明困境,只能向超过4000年的中国农耕文明求计。正如100年前出版的《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所强调,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农耕之道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在供养全球最密集人口的同时,保持了土壤的肥沃、山林湖泊的永续利用,以家庭为主的农耕方式,使每一株秸秆都成为燃料、每一堆灰烬又成为肥料,从人畜粪便到炕砖泥瓦,这是一个不存在“废物”的高度节约、亲近环境的社会。一些现代人嘲笑这一社会生产力低下,却不知他们所养活的人口是欧美的数倍。美国在不到100年时间里,就穷尽了北美土壤地力,不得不求助化肥。而中国养活数倍于美国的人口,历经4000余年,土壤肥沃依旧。

 

  事实上,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念,注入了生态文明之维。农业文明被称为黄色文明,工业文明被称为黑色文明,生态文明被称为绿色文明。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不能支撑资本至上的工业文明发展。从螺旋式上升角度,我们到了重新认识农业文明特别是中国农耕文明历史价值的时刻。

 

  正如钱穆先生在最后的著作中所说: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体生活,依然回过头来重亲自然,还使人享受些孤独与安定的情味。这是现代人所面遇的两大问题。而中国农耕文明的基因,完整地保存在小农户的生产方式中。这一方式,从传说的神农后稷以来,就保持着家庭为主的生产特征,也保持着家庭为主伦理特征,吃苦耐劳、高度节俭、忠诚坚毅。这不是思古怀旧,而是坚信四千年农夫,我们与之血肉相联、血脉相通,正是我们未来的同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