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走基层】乡村变化展新貌 村民致富奔小康 |
2021-02-09 09:32:58 稿件来源:阜阳公众网 |
异地搬迁换新容 农家院里年味浓 2月5日,在颍东区新乌江镇辛家湖安置区村民吴永兴家,一家人正围在一起包饺子。 “这饺子是荠菜猪肉馅的,荠菜就是家门口小菜园种的。”吴永兴兴奋地说。 吴永兴现在居住的安置房面积是270平方,宽敞明亮的三层小楼,装扮得喜气洋洋,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在他的小院里,栽种了不同的蔬菜。“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种房子。”回忆搬家之前的往事,吴永兴很是感慨。 吴永兴说:“我们原来住的地方是塌陷区,湿气大,遇上连阴雨,屋里墙皮经常脱落,我们三代人挤在一起住,起居非常不方便。” 2016年,他一家和村里的众多拆迁户一起,告别旧居所,高高兴兴的搬进了口孜东矿塌陷区的搬迁安置区。 “跟以前相比,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吴永兴说,政府不仅让他们家住上了大房子,还在家门口设置了脱贫工厂,招来服装加工企业,常年用工10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 “受口孜煤矿塌陷区的影响,我们全镇有李庄、关寺村等4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需要进行异地搬迁,目前,我们对21个村进行了异地搬迁,共建有辛家湖、众兴佳苑等4个安置区,我们镇承担着全区80%左右的异地扶贫搬迁任务。”新乌江镇人大主席牛任飞介绍。 如今的辛家湖安置区,不仅基础设施完善,辖区内还栽种各类苗木356亩,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是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心村。 据了解,辛家湖安置区目前共建设二期,入住1689户,安置率95%以上,其中,一期属于统一规划建设,二期属于统一规划,村民自建。按照“搬得出、住得稳、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安置区内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活动广场、便民超市、快递投递点等,方便搬迁群众生活需要。 口孜镇:做芦蒿文章 靠产业脱贫致富 在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伟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二十多名村民正忙着在大棚里收割着芦蒿,新采来的芦蒿叶片,留下十多厘米长可食用的细茎,成捆的堆在一起。 这些芦蒿茎青绿鲜嫩,充满了青香的味道,而在大棚外,一捆捆整齐包装成袋的芦蒿,即将装车销售。 “芦蒿是口孜镇洪阳村打造的‘一村一品’,去年我们村共种植800多亩,每亩产量达到4000多斤,刚出售时价格比较高,每斤8元左右,现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在每斤4元左右了,这给当地群众增加了不少收入。”该区口孜镇洪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兴介绍。 2016年,返乡创业的康伟光投资成立颍东区伟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现金入股、土地入股等不同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还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村民康华田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康华田日常出行不便,但凭借不服输性格,他承包了4个大棚,种植瓜果蔬菜,再加上其他的收入,一年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今年,他一口气承包了10个大棚,准备年后种植芦蒿。 “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是我不能等靠要,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康华田说。虽然行动不便,但康华田凭借勤劳的双手,早已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更是让村里的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 “我们洪阳村是镇里土地流转最多的村,共有2000多亩。我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种植业。我们种植的不仅有芦蒿,还有葱、大蒜、黄瓜、豆角等不同蔬菜和白花丹参中药材。”王永兴介绍,他们引进的中药材白花丹的产量是黄花丹参的2倍,每亩地利润可达3000多元,实行订单式种植,销往上海、武汉、南昌、亳州等地。 目前,该村已经成为口孜镇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伟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共实现就业人口100多人,其中90%以上是贫困户,实现每人每年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