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最美人物”原是合肥一中毕业学子 |
2021-02-17 09:57:49 稿件来源:安徽网 |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位戴着口罩的年轻人身背“最美人物”绶带,以其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记者获悉,这位“最美大学生”刘智卓原来是合肥学子,2015年毕业于合肥一中。 事实上这并非刘智卓第一次登上央视,2021年1月11日晚,他被授予了“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而出现在央视的《新闻联播》,全国仅10位大学生入选。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期间,刘智卓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于2015年创立绿格公益团,组织近八百人参与治沙行动,在深入治沙一线后,刘智卓推广治沙新模式助力当地脱贫致富。他也凭借突出表现获评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等。“绿格”公益项目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 “在一中时,他憨憨的,对老师非常有礼貌,确实品学兼优!”作为刘智卓当年的物理老师,提起刘智卓,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依旧印象深刻。据了解,2015年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刘智卓就开始了自己的治沙和脱贫实践道路。 2016年,刘智卓带领着9个大一的同学从上海出发,到达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大漠深处,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治沙之行。那一年,他们没有住宿的地方,就睡在沙漠边缘乡亲家里的地板上,没有治沙工具,就挨家挨户去借。后面的每个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沙漠里。不仅如此,和他一起来的志愿者也在不断变多,在沙漠里驻扎的时间也逐渐加长,通过不断接力实现更为长期的治沙行动,沙漠在他们的努力下固定了下来。在五年的时间里,他从十个人的小队开始干起,逐渐创立绿格公益团队,志愿者发展到如今近800人,招募志愿者范围也从交大拓展到全国30多所高校。这些年来,他们共制作方格十万余个,固定黄沙两千余亩,造林三千余株。“交大林”也开始在大漠扎根,成为黄沙中的绿色生机。 怎样才能让沙漠环境“好起来”,又能让沙区的乡亲“富起来”。在不断的调研走访中,“肉苁蓉”进入他的视野。这是一种高经济附加值的寄生植物,成熟后可以作为药材出售,而肉苁蓉的寄主梭梭树,恰好具有很好的固沙作用。这样一来,就能够同时解决贫穷和荒漠化两件事。基于这些调研结果,刘智卓推广了荒漠化生态扶贫“嫁接模式”。 本科毕业的时候,刘智卓又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从东海之滨奔赴洱海之源,把青春激情奉献在教育扶贫一线。目前,刘智卓已经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科研生活中。就在2020年,他带领的绿格扶贫创业项目在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对于未来,他计划在做好志愿公益和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用公益创业的形式,让绿格模式在更多地方扎根,推动荒漠治理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晓嵘 |